牙科网Rss 2.0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體中文|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指南 > 健康焦点 > 文章正文站内搜索:
儿童用药,儿童外用药应了解的基本常识
来源:不详2012-4-10收藏投稿

    在小儿皮肤病的防治中,外用药占很重要的的地位。有些小儿皮肤病不用全身用药,仅单用外用药即可治愈,如单纯糠疹、小面积白癣、体癣和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儿科的外用药与成人的外用药应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⑴ 经皮吸收较成人强,由于新生儿、婴幼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质层薄、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外用药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吸收比成人多,易引起中毒反应。如硼酸溶液大面积外用可致硼酸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婴幼儿禁用。婴儿高热时采用酒精擦浴实行物理降温应防止酒精中毒。⑵不能长期外用,如一些可用于儿童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卤米松(适确得)局部使用经皮吸收率为1.4%(霜剂)、7%(软膏)。糠酸莫米松(艾洛松)局部使用经皮吸收率仅为0.4%(乳霜)~0.7%(软膏),虽然全身副作用发生率极低,但曾有报道儿童产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和库欣病的敏感性高于成人,故应尽可能小剂量短期使用,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⑶、外用药浓度应比成人低,小儿的皮肤比成人薄嫩,外用药浓度,如接近成人浓度易引起红斑、脱皮、烧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应。如维A酸类外用药,浓度不宜过高,一般小于0.03%为宜。治疗疥疮时应用硫磺软膏,儿童用5%浓度,成人用10%硫磺软膏。⑷对人体有害的药物以及一些毒性较强的药物一般不宜用于或忌用于儿童,如中药雄黄、朱砂、磁石、蟾酥,西药中丙体-666等。⑸容易致敏或过敏指数高的药物不宜外用或忌用于儿童。因儿童过敏性疾病所占的皮肤病的比率比成人高,所以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如磺胺药原则上不能配制成外用药。正确合理的使用外用药,必须掌握常用外用药的性能、熟悉各种剂型,了解经皮吸收的基本概念和外用药的治疗原则等基本知识,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外用药的性能

    常用外用药按其性能可分以下数种:

    1、清洁剂(clearing agents) 常用的有生理盐水,1:8000高锰酸钾溶液,1%~3%硼酸溶液(婴幼儿禁用),植物油,液体石蜡,中性肥皂,乙醇等。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的药物。

    2、保护剂(protective agents) 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油、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

    3. 止痒剂(antipruritic agents)通过局部皮肤清凉、表面麻醉作用或血管收缩等作用来减轻痒感。常用的有0.5~1%薄荷脑、0.5~1%苯酚(小儿慎勿大面积及大量应用,以免经皮吸收引起中毒)。1%盐酸达克宁,1.5%苯海拉明、黑豆溜油、煤焦油、糠馏油、中药苦参、蛇床子、丹皮等均有止痒作用。

    4. 抗菌剂(antiseptics)有杀灭或抑制细菌作用的药物很多,但一般常用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常用的有0.1%雷弗诺尔、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0.1%黄连素、2%莫匹罗星、1%氯洁霉素、夫西地酸乳膏等。

    5.抗真菌剂(antifungal agents)常用的有唑类:2%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1%联苯卞唑、舍他霉唑,苯烯胺类如1%特比萘芬、布替奈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合成药如十一烯酸、3%~6%水杨酸,3%~6%苯甲酸、10%~30%冰醋酸、2.5%硫化硒、5%硫磺霜、1%环吡酮胺等。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 (必填项)
E-mail: Q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网站地图 - 申请链接 - 蜂蜜 - 网站地图 - -
“关注大众健康,传播健康文化”,本站大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之处,欢迎指出。
Copyright © 2008-2009 yakesos.com,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09035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