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Rss 2.0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體中文|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牙科新闻 > 牙科新闻 > 文章正文站内搜索:
九院“拆弹部队”与死神赛跑
来源:不详2012-4-21收藏投稿

“拆弹部队”12小时与死神赛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创新用先“堵”后“切”的治疗方案,2月7日为一名口腔颌面部巨大动静脉畸形患者成功“拆除”了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患者目前生命体征稳定,恢复良好。

  不慎弄破“血管瘤”

  40岁的王先生(化名)被自己左耳后侧不断长大、不断出血的“血管瘤”折磨了整整20年。出生时,它仅仅是一处鲜红的斑块,表面光滑,一直不痛不痒。20岁那年,因为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一次左下颌骨瘤切除术,术中为应急止血,结扎了左颈外动脉。结果,左耳后的那个斑块开始慢慢“高”出了皮肤表面,“摸上去还能感到血管在跳动(患者语)”。

  红色的“鸽子蛋”在最近5年里越发疯长,瘤体上的皮肤也时不时地因破溃而发炎、出血。2010年6月,王先生在洗头时不慎将“血管瘤”皮肤破溃处的痂皮碰落,鲜血便由内喷射而出。一旁的妻子见状,用手拼命压住出血部位4个小时,后经人指点,匆匆用车将丈夫从安徽送至因口腔颌面外科而闻名遐迩的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CT、DSA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很快给出了报告:患者面部不对称,左侧耳后、颊部、颌下颈部巨大隆起型肿物边界不清,为巨大的动静脉畸形,血供丰富,伴有感染。这是一例临床上罕见的且极其棘手的巨大动静脉畸形。

  制订先堵后切方案

  听任瘤体发展?随时可能触发的大出血,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包括邱蔚六院士在内的口腔颌面外科、放射介入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为患者进行了全院大会诊。一个全新的“先堵”“后切”治疗方案诞生了。

  担任“先锋”的,是擅长无水酒精栓塞血管瘤、拥有“逆行插管”独门绝技的范新东教授。一年半时间,先后10次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范医生一次次地往患者大大小小的畸形血管里注射无水酒精和凝胶,还放置了几十个止血弹簧圈。王先生口腔颌面部的瘤体范围及出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最后清除“定时炸弹”

  2月7日,上海市九医院院长、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志愿教授率领治疗团队为患者彻底清除“定时炸弹”的最后一搏,同样选择了不同以往的“栓塞+切除+修补”创新方案。12小时手术,生死时速。

  上午,范新东教授再度“逆行”插管,用明胶海绵“阻断”部分侧枝血供,将出血风险“压”在最低点。

  中午11时起,张志愿教授、竺涵光教授、王延安副教授联手上台,在麻醉科全程保驾下,巨大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游离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气管切开术-备植皮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打开一看,病变的颈外静脉居然"长"了近10倍,有7厘米粗,且已薄如纸张,不碰都可能破!” “再比如颅骨与肿块间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异常血液"通道",渗血不止。张志愿教授双手压都压不住。我们用尽了纱布加压、打包等多种手段,光止这个血,足足花费了半个小时!”干了30多年颌面外科的竺医生,回忆起手术当时的一些细节,仍不免心有余悸。

  术后容貌大为改观

  在巧妙保留患者左耳的前提下,17×11厘米的左侧口腔颌面部巨大动静脉畸形被完整地切除了。为了修复大幅创面,手术团队又一次尝试“超常规取瓣”。

  当晚,取自患者自身、面积约20×14厘米的胸大肌“穿过”锁骨,成功“覆盖”于组织缺如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 (必填项)
E-mail: Q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网站地图 - 申请链接 - 蜂蜜 - 网站地图 - -
“关注大众健康,传播健康文化”,本站大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之处,欢迎指出。
Copyright © 2008-2009 yakesos.com,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09035602号